中文版  |   院长信箱  |   部长信箱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首页»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改革动态» 【综合改革进行时】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四个聚焦”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综合改革进行时】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四个聚焦”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次数: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以来,风景园林艺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学校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相关精神,以行业需求为向导,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中重专业能力、轻岗位能力,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等问题,改革课程建设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推进分类培养模式落地,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构建了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的新模式。

一、聚焦培养目标,改革课程建设体系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职业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发展道路,契合农林大学办学定位与学科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公共课+领域主干课+选修课”的方式,设置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及园林工程技术等4大课程模块。专业课奠定培养基础,选修课突出秦岭珍稀植物资源挖掘、育种与推广、西北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等特色。

教学方法强化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采用“课堂教学+课堂研讨+实践设计”的模式,采取命题设计为主导的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在规划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注重课程性质与课程特色结合。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类课程在系统掌握规划设计原理与规范的基础上,以实际案例进行解读与实践练习,以专题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考核; 园林工程技术类课程重点掌握技术原理与方法,以现场调研报告或者技术应用报告进行考核;园林植物资源与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等理论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文献检索,以综述论文进行考核。

二、聚焦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依托农林学科优势,突出环境艺术设计特色,研究生以培养应用型、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将艺术实践和为社会服务作为主要任务。

构建了“1”个实践体系,“2”个校内实践平台(乡村景观研究中心、风景园林设计所),实现了“3”个层次的实践体系(课程实践、实训实践及企业实践等)。要求攻读学位期间累积完成不少于12个月的专业实践,其中校内跟随导师项目实践不少于6个月(连续)。实践研究期间,研究生应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定期做好研究总结。在第5学期中,学生结合校内外实习,撰写专业实践报告,提供校外企业实践证明材料,校外专业实践单位就实践情况及表现给予说明。由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业实践考核,两次考核不合格,不准予毕业。

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高级工程师加入到实践教师队伍中,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制定《风景园林学专业任课教师管理制度》《风景园林学硕士实践导师管理制度》及《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实践教学考核规定》等文件,为风景园林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强化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聚焦过程培养,推进分类培养模式落地

本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风景园林硕士(ML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规范制定,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重点培养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实行“定向式”人才培养,坚持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创作设计与理论报告)撰写三者并重,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严把论文开题、中期与实践考核关,采用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制度,保证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落实“双导师制”,以招生导师为主,选聘业界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实践指导导师。

加强教育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并重,学位论文与实习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在课程学习中强化“体验式”实践教学。研究生课程围绕社会发展热点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到教学科研基地进行现场调查、规划设计、景观创作等,将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学生模拟实际案例设计场景,进行设计体验,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同时,围绕设计竞赛项目开展“竞赛式”教学,将竞赛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甚至毕业论文中,能够扩展学生的专业思维,锻炼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竞赛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

四、聚焦立德树人,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

学科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以“大思政”理念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一是学科点组织导师成立了思政教育工作组,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各环节。二是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以强烈的责任感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三是构建“思政理论课实践+学科专业课程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学生自主志愿实践+毕业就业综合实践”五位一体实践体系,彰显农林学子“三农”情怀,引领建功基层。四是创建“导师+党支部+辅导员”思政教育机制,“四有三化三到位三促进”党建工作模式提质增效。五是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台账,层层压实责任。六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班主任。聘请马院、素质学院专职教师担任思政、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双向考核,推进思政队伍专家化、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