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11月16日下午,学校组织召开工程硕博士改革专项人才培养研讨会。相关学院负责人及导师代表40余人齐聚一堂,就专项推进中的关键难点、堵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副校长陈玉林主持会议。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帝伊首先汇报了国家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的政策背景、培养要求以及我校“生物育种”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进展。他指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旨在调动高校和企业双方积极性,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提高技术创新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副院长韩娟介绍了生物育种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目标、过程及依据,并对不同企业培养方案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解读。
研讨会上,导师们聚焦“生物育种”工程硕博士创新人才培养,以不同联培企业为单位分为三组,重点围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培养方案及专项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结构化研讨。导师们认为,生物育种领域应以国家农业和现代种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聚焦生物育种核心技术产业链,培养生物育种相关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要筑牢培养根基,必须形成差异化、多样化、特征化的培养体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培养。联合培养导师与校内导师匹配应基于企业所出课题,从学生入学就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高效透明的权责制度,以便有组织有计划地实现阶段性人才培养目标。推进高质量实质性的联合培养,需要在校企导师的联动机制上多下功夫,凝聚多方力量完善校企共答、产业阅卷的产学研一体机制。
副校长陈玉林强调,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是国家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的重大战略部署,所有参与主体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其次是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特色,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培养方案,使其真正在人才培养中催化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实际效果。第三,是要强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让学生切实深入到工程实践的第一线去选题、做题,破题、解题。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深入交流,与会导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生物育种”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了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大家表示,要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紧密联合企业,全力做好我校工程硕博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据悉,学校“生物育种”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始于2022年,在招生选拔、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等方面构建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生物育种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招收培养博硕士研究生80人,分别与中化集团、农发集团、保利集团、华润集团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校企融合育人机制,强化科研攻关项目纽带作用,为培养大批国家急需的高质量生物育种卓越工程师贡献“西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