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院长信箱  |   部长信箱
新闻信息
首页» 新闻信息» 2018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研修班学习体会(一)作者:王军
 

2018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研修班学习体会(一)作者:王军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9-27     浏览次数:

     

  把握新时代脉搏,永葆学习动力

    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2018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研修班学习体会

  研究生院  培养处 王军

  2018年8月23至30日,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研修班,回到杨凌已近一周,但脑海里仍不断浮现紧张培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看到结业典礼上的小视频,感触更加深刻,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都迫不及待地想整理出来,也在工作的空隙与同事们分享体会和探讨如何推进未来的工作。开学4天的紧张逐渐归于平顺,自己才有机会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下收获和体会,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梳理出一个计划,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这次学习,对得起学校对我们的培养与期望。

  关于这次培训的体会,我们5个小组的代表都在分享环节谈了很多,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都可以用我们第二组杨学军老师“启示、反思、实践、感谢”等关键词来予以概括。“感谢”是大家一致谈到的关键词,我们培训班的同学们都对清华的培训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感谢授课老师的启迪,感谢清华人的专业与敬业,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感谢同学的支持与激发,等等、等等。我也在想,对于这次清华培训的设计、组织、实施,除了感谢,我们应有所整理,对我们以后的相关学习活动提供参考和帮助。从这一点出发,我的感受有以下四个方面:

  培训前重设计。清华罗炜老师在开班前充分听取了学校的需求,与张静副院长进行了多次充分的沟通,根据参训人员的角色和工作实际需求,分教育理念、清华经验分享、综合素养拓展、观摩实践等四个模块构建了“四维一体”的培训体系。模块课程或者环节穿插进行,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授课目标,让每个学员都能在各个模块有收获,有启发。同时以讲义为载体,将培训规章、课程安排、课件、文化理念等内容全部都整理一个本子,并且留下书写空间,便于学员学习和回顾。每位老师都针对授课对象进行了充分准备,授课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操性。

  团队建设有抓手。授课中不仅仅有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以班级+分组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团队建设,有班委,有组长,有竞争、有协作,通过班旗签名,组徽、组规、口号设计,团队造型拍照、团队风采展示,值日团队承担打水、介绍老师和分享学习体会等职责,给每个学员都有了参与、展示的机会。通过团队观点展示的评比促进了竞争性学习气氛的形成。这些多样的方式增进了大家的了解,促进了观点的碰撞,团队精神在参与中自然凝练、形成。

  文化熏陶渗透于细节。在培训的每个环节都渗透了“有文化”的细节内容,例如通过唱校歌,带校徽,经典晨读,音乐讲座等方式,让大家感触到文化力量对于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塑造,使大家对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有了切身的体会。组织者给每个人都准备了桌签、胸牌,而且在报到的时候,房卡提前都插入了胸牌中。这样的细节准备还体现在,不仅仅给每个人发了印有清华标示的挎包,还为了防止大家弄混,给每个人发放了自己名字的贴纸。这些小细节不胜枚举,使大家在每一天的培训中,都能感受到清华人“行胜于言”的严谨作风,体会到这种“有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职业精神保障培训质量。整个培训过程中,清华按照项目制配备了精干、高效、敬业的执行团队,不管是每天授课的精心安排,对授课过程的细致记录,还是最后的个人收获反馈、授课质量调查,每个参与人员都全力付出,高效执行,绝不敷衍。他们在每天培训后的工作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们对整个培训节奏的把握,每个细节的考虑,特别是最后结业典礼上的总结小视频,不难想象,他们还做了许多我们并没有看见的工作。虽然这些工作人员都非常年轻,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职业精神让我们感到敬佩,我想,这也是大家谈到衷心感谢的一个原因吧。

  以上四个方面还不能完全概括自己第一个方面的感受,但我想如果以后我们对类似项目的执行能够从这些方面去考量和把握,我们工作的质量一定能够提升。

  参加本次培训的第二个方面的体会是新时代给我们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个人对于把握新时代脉搏,永葆学习动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观潮流,无以至大海。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学校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双一流”建设都与加强研究生教育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国家的战略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我们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不能因时而动、因势而行,势必会影响学校改革目标的实现。以前的经验主义就会盘踞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实践也将没有方向,改了老问题带来一堆新问题,更谈不上系统化的管理了。

  这次培训中,王炳林教授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谢维和教授提出“一流学科的建设与改革本身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和观念更新的过程”;王战军教授鲜明地提出“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我们要推进研究生教育学研究,保障教育质量”;唐继卫副司长更是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命题。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更加感受到了《金字塔原理》扉页上,库尔特·勒温那句“没有什么比一套好理论更有用的了”的含义。

  新时代,我们国家和我们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更是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如何贯彻内涵式发展,不仅仅有机制的问题,还有体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瞄准国家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学校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落到自己身上,我想永远保持学习劲头,把国家的文件学透,把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学透,再客观冷静分析我们的问题,认准方向、坚持不懈地去做,就是我一定要坚持的工作准则。

  具体到自己现在所从事的研究生培养处工作,在本次学习中也得到很多启示,初步整理了有以下几点。

  一是拿来能用的观点、做法,结合我校的实际,尽快实施。例如清华姚强院长谈到的,通过给学生成绩单显示排名,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金蕾莅老师分享的“一站式预约、一站式服务”的管理方法提示我们要从服务对象出发,简化管理流程;金涌院士提出的“两个学科的交叉点往往是金矿”给我们指出了促进研究生学科间交流的重要性,即“要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唐继卫副司长提出的“从手工作坊式的培养方式,向大规模的培养转化,需要标准化,构建激励机制”、“可量化,可操作,可测评”的管理成效标准给我们构建学院研究生教育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总之,很多老师的观点和经验对于我们来说都值得借鉴,需要认真整理出来,用于工作实践。

  二是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研究。我们学校在研究生的教育改革方面做了很多的实践与探索,但可惜的是这些探索的理论提升和总结却做得不到位,从每年度陕西省和国家层面的教学成果奖申报结果就能看出,这方面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整体改革的一个短板。没有一个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实践研究,管理人员关心理论、政策和模式改革研究的氛围,学校的改革路径就会不清晰、做法就单调,成果也不可能显现。如何促进形成这样的氛围,非常需要有一些制度、措施的支持和保障。以清华为例,他们立项的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达到100项左右,经费约1500万,这也促使清华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层出不穷,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处于引领地位,有很多的改革实践成果也为国家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决策参考。反观我校,虽然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中提出了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的要求,但从项目支撑、整体谋划方面还做的不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极力推进学校设立相关的专门研究项目,在改革成绩总结、典型成果挖掘和包装等方面提前谋划,争取实现西农研究生教学改革出声音、出成果。

  三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Moocs课程,个性化的学位,研究生教育多样化的转型都需要以信息化、大数据的视角去审视和重塑原有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下了大力气,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惯性思维的影响,各个系统之间的整合步履维艰,效率差强人意,“一个大学(one university)”的信息化建设理念还难以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具体到培养信息化方面,我的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推进,一个是将原有线下的管理过程,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或者说将我们的管理理念,通过技术的方式来实现,提高管理服务效率。第二个是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信息保存和共享的构架和机制,按照管理的需求、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归档体系。第三个方面是让数据发声,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从横向(部门、学院间)和纵向(时间上)反映培养的现状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向部门、导师和学生等各群体随时提供信息支持。

  短短一周的培训,既紧张又兴奋,文字的总结也不能概括所有的体会,在写总结过程中各种想法也在不断闪现。譬如,我们培养处人员的角色该如何定位?“一体两翼”(以课程为体,以国际化和专硕培养改革为翼)的工作构想是否可行?如何排布年度工作,有哪些主线?如何找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等等。所以,参加完培训的最直接感觉是“培训班的结束其实是新学习和新实践的开始”,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宝贵机会!非常感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非常感谢参训同学的鼓励和分享,也要求自己一定要永葆学习动力,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王军

                                                                          2018年9月5日 21:00